<form id="nooju"><object id="nooju"></object></form>
    <dd id="nooju"><track id="nooju"></track></dd>
    1. <button id="nooju"><acronym id="nooju"></acronym></button>
      <progress id="nooju"><pre id="nooju"></pre></progress>

      1. <rp id="nooju"><acronym id="nooju"><u id="nooju"></u></acronym></rp>
        • 召開情況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舉行。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全國121萬名黨員。這次大會距1928年在莫斯科召開的黨的六大已有17年。七大選舉產生中央委員44人,候補中央委員33人。6月19日,七屆一中全會選出13名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毛澤東為中共中央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
        • 主要內容

          毛澤東致開幕詞,向大會提交《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并作口頭報告。朱德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劉少奇作《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周恩來作《論統一戰線》的發言。

          黨的七大提出黨的政治路線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大會制定了新民主主義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綱領,提出了實現中國工業化的宏偉任務。黨的七大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這是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

          黨的七大通過的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的或經驗主義的偏向。

        • 歷史意義 |

          黨的七大是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召開的極其重要的、也是最后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它總結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20多年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制定了正確的路線、綱領和策略,克服了黨內的錯誤思想,使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對于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規律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從而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黨的七大作為“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而載入史冊。為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的基礎。
        湖北篇章

        在黨的七大上,鄂豫邊區領導人鄭位三、李先念當選為中央委員,陳少敏當選為候補委員。在中共七大精神指導下,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的根本性變化,湖北敵后解放區繼續擴大與鞏固,直至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新四軍第五師和鄂豫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也因此成為抗日戰爭時期南方敵后人民軍隊和抗日民主根據地發展的楷模。解放戰爭時期,湖北各解放區軍民英勇作戰,殲滅和牽制國民黨軍隊,支援和配合中原解放軍主力作戰,成為粉碎國民黨軍中原防御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湖北地區的黨和人民經過28年艱苦奮斗、流血犧牲,終于迎來了全省解放。從此,全省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意氣奮發,斗志昂揚,在古老的荊楚大地開始譜寫新的歷史篇章。

        日韩片a
        <form id="nooju"><object id="nooju"></object></form>
        <dd id="nooju"><track id="nooju"></track></dd>
        1. <button id="nooju"><acronym id="nooju"></acronym></button>
          <progress id="nooju"><pre id="nooju"></pre></progress>

          1. <rp id="nooju"><acronym id="nooju"><u id="nooju"></u></acronym></rp>